新闻资讯
“ 能 ”——记青岛天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分类:天能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5-06 17:16
- 访问量:
“ 能 ”——记青岛天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分类:天能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5-06 17:16
- 访问量:
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懂得使用能源,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遗址中,就发现了已知人类最早的用火遗迹。中国也有钻木取火的考证和流传至今的击石取火的技法。早在西汉,中国人已经使用煤炭冶铁。人类发展至今,能源利用经历了四个阶段:柴草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和多元化新能源时期。柴草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人类是目前宇宙中已知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物,人的能力巨大,18世纪60年代工业化以来,对化石能源的利用加速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20世纪末,新能源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者逐步登上历史舞台,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确定了新能源的内容,太阳能、风能、核能作为最主要的新型能源形式开始迅速发展,山东省青岛胶州市青岛天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300569.SZ)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天能重工的发展,离不开其“能”的演化。
(青岛基地厂区实景)
地之能
目前石油仍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能源,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都离不开这种从地下开采而来的“黑金”。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因为石油采自于地下,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具有相对有限性,这里我们称之为“地之能”。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左右,我国相继勘探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全国掀起一轮“石油会战”,中国甩掉了“贫油”的帽子。1988年,郑旭从西安石油学院毕业后,被分配至位于青岛胶州市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公司金属结构厂,投身于石油工业大发展的时代潮流之中。中石油七公司是中石油集团下属重要的石油化工装置制造、施工企业,累计承建各类工程700多项,建成各类化工炼油装置140多套。在这里,郑旭依靠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逐渐成长为一厂之长。由于石油管道与风机塔筒同属钢结构产品中的压力容器,制造要求和技术标准具有较多的相通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一笔来自日本的风机塔架订单成功落地中石油七公司钢结构厂,让时任厂长的郑旭看到了全国乃至全球新能源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从此与新能源结下了不解之缘。
人之能
2006年,在看到新能源行业的巨大商机后,郑旭毅然决然辞去“铁饭碗”的工作,与当时一起在中石油七公司共事的张世启、宋德海等第一批高管共同创立了天能重工的前身——青岛泰胜电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开始了乘风破浪的创业历程,出身于中石油公司的管理层也奠定了天能重工按照国企标准进行严谨、规范管理的企业文化。郑旭会同一批同事,勇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实现,顺应历史潮流,紧紧抓住能源创新的契机进行创业,充分发挥人的创造能力,可称之为从“地之能”向“人之能”的演化。
初入风机塔架行业,缺资金,少人手,只能在胶州市的海尔大道旁租个厂房,创业团队也都是身兼数职,高管们既要抢订单,也要抓采购,还要管财务,降成本,郑旭和张世启几位高管亲自开车到全国各地跑市场,千辛万苦拿到订单后,又继续驱车到各地钢厂谈价格,采购原材料,一个订单从头跟到尾,也正是这样的创业精神奠定了天能重工优质的产品质量,并且逐渐被广大业主所认可。为了抓住风电行业快速成长的黄金时期,创业团队选择与当时已初具规模的上海泰胜电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在胶州市建立上海泰胜分厂,依靠其现有的经验和资金在风机塔架领域迅速打开市场。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积累,2008年上海泰胜筹划在创业板上市,郑旭的创业团队经过创业初期几年的发展,看到新能源行业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更加坚定了在风电行业深耕发展的信念,几位高管果断自筹资金收购了上海泰胜持有的股权,公司整体变更为青岛天能电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并且在青岛胶州市李哥庄镇购置建设了首个生产基地——胶州一期厂区,开启了天能重工发展壮大的新篇章。
独立经营的初期,尽管公司积累了不少订单在手,但是集中采购原材料巨大的资金需求又成为了新问题,郑旭便带领高管团队拜访当地各家银行,通过土地、厂房抵押方式取得授信,后续又使用原材料、半成品通过货押业务获得融资,公司有价值的资产几乎全部抵押、质押给了银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又给彼时刚独立经营的天能重工雪上加霜,下游业主付款延期,导致公司在年底时资金非常紧张,甚至几万元的货款都需要单独审批支付,高管团队奔走于银行和业主之间,想尽一切办法筹资付款,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说服业主配合回款,通过这笔回款在春节前及时给全部供应商结清了欠款,保证了天能重工言而有信的口碑。也正是依靠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公司获得了上游供应商和下游业主的一致认可,在手订单迅速增长,随着订单的大幅增加,考虑到塔筒运输600公里的经济性半径限制,公司又陆续在吉林大安、新疆哈密、云南玉溪、湖南临武等地设立生产基地,正式成为全国性风机塔架生产企业,并逐渐迈向行业龙头。
2011年初,公司管理层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企业,提出上市规划,开始为登陆资本市场积极准备,历经近6年时间,期间经历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起起伏伏,2012年受大盘持续下跌影响,从8月起新股发行放缓,10月25日之后正式停发,直到15个月后的2013年12月,IPO才开始重启。但是好景不长,2015年6月A股开始出现暴跌,证监会又一度暂停IPO,直至2015年年底陆续放开新股发行。虽然经历了2次IPO暂停,但是管理层始终坚信只有借力资本市场,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全体天能人勠力同心,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在2016年11月25日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青岛胶州市第二家上市公司,无论对于当地经济还是企业自身发展来说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上市路演及上市仪式留影)
天之能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指出要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从此启动了“绿色发展”引擎。
公司2016年上市之后,借助资本市场迅速在江苏、山西、德州等地设立生产厂区,产能布局更加全面,进一步凸显行业龙头地位。公司管理层没有安于现状,上市后立刻提出二次创业规划,集团开始战略转型,大举进军新能源产业,重点拓展能源来自于天空的风能、太阳能产业。一方面,塔筒板块按照“两海”战略指引,首先开始拓展海上风电塔筒市场。公司使用募集资金在江苏响水设立首个海上风电塔筒制造基地,设计产能15万吨,整体按照ISO国际标准设计建设,基地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灌河入海口附近,并且配套专用的2万吨级重件运输码头,已于2018年正式投产,2020年江苏基地产量约8万吨,成为当年全国8个生产基地中产量最高的“产冠王”。为抓住海上风电市场发展的黄金机遇,公司于2020年又陆续开工建设用于生产海上塔筒的大连基地、广东汕尾基地,其中大连基地已于2020年投产,广东汕尾基地将于2021年正式投产,届时公司将在中国沿海地区分布北、中、南三个海工基地,完全覆盖沿海各风电场,并有能力通过海运直接开拓海外市场。
(江苏海上风电塔筒基地照片)
另一方面,公司上市后积极向产业链下游的新能源光伏电场、风电场延伸。2017年8月14日在北京设立新能源事业部,主要负责天能重工新能源项目投资,目前设有战略开发一部(风电项目开发)、战略开发二部(光伏项目开发)、建设管理部、运维管理部、综合管理部等部门,拥有30余名新能源专业型人才。光伏电场方面,2018年开始陆续收购或自建青海50MW光伏扶贫项目、吉林30MW光伏扶贫项目、浙江台州4.39MW分布式光伏项目等9个光伏项目。风电场方面,公司自2018年开始陆续收购或自建阿旗100MW风电项目、长子74.8MW风电项目、靖边49MW风电项目、德州一期50MW风电项目、德州二期50MW风电项目、阳泉二期40MW风电项目,截至目前,已并网风电项目规模超过350MW。
每一个光伏、风电电场的收购都离不开所有天能人的辛勤付出,从公司领导层到财务部、新能源部、投资部、生产部、经营部、各子公司,自上而下协同合作才能保证这么多收购或自建的项目及时高效地完成。例如长子风电项目的收购,新能源部从2018年8月开始接洽,经过几轮谈判、尽调后形成收购意向,派工作人员长期进驻项目,期间各部门领导与对方通过现场或电话会议形式沟通十余轮,历时近1年,最终在2019年6月顺利完成收购工作,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可再生能源补贴目录公示,保证了较高的收益率。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2019年5月开始以德州风电项目为标的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最终于2020年7月13日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2020年第1次审核会议审核通过,并且成为创业板注册制后第一只获批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为公司募得资金7亿元,在公司资本市场再融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外,公司于2020年相继与武川县政府、达茂旗政府签订框架协议,合计储备风电项目约130万千瓦、光伏项目约70万千瓦,如上述项目全部获批,则预计十四五期间总投资将超百亿元。
(德州赵虎镇风电项目实景)
(靖边风电项目实景) (长子风电项目实景)
截至2020年,公司已建成青岛胶州、江苏响水、吉林大安、湖南临武、云南玉溪、新疆哈密、山西交城、内蒙古兴安盟、辽宁大连等9个风电塔筒生产基地,目前广东汕尾、吉林通榆、内蒙古商都三个生产基地在建中,预计均将于2021年投产,届时将形成约80万吨总产能,进一步完善全国生产基地布局。2020年12月末,公司已并网新能源电站14个,初步实现了风机塔架业务和新能源业务双轮驱动的战略格局。2021年1月19日,公司公告2020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净利润41770.59万元-44465.47万元,同比增长55%-65%。公司已成为国内风机塔架行业中产能布局最全面、盈利能力最强的龙头企业之一。
2020年,广东省珠海市大型国企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要求,为国家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贡献力量,贯彻落实珠海市“以投促引”“外延并购”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板块,8月,控股通裕重工(300185.SZ)。2020年12月,公司与珠海港集团相向而行,牵手成功,迈出了“国民混改”的重要一步,珠海港集团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依靠珠海港集团提供的丰富资源,公司增强了信用履约能力,拓展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在珠海港集团着力打造的新能源企业集群中获得良好的产业协同,并且提升了社会影响力,夯实公司在风机塔架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国企、民企之能互相补充,实现了地、人、天三能的顺利演化与和谐统一。
1964年,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Nikolai Kardashev)设想了外星文明的等级,通过掌握不同能量控制技术进行文明等级的划分。这个分法有三个等级:
第一级:可以控制行星能源和周边卫星能源。以地球为例,就是可以利用地球和月亮上的所有能源。
第二级:可以利用整个恒星系的能源。以地球为例,就是可以利用整个太阳系的能源。
第三级:可以利用星系能源。以地球为例,就是可以利用整个银河系的能源。
2020年12月4日,一个应该载入世界核聚变史册的日子。核聚变关键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首次放电,标志着我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受控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和运行技术。2020年12月17日,中国的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壤样品成功着陆。氦-3是一种已被世界公认的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据研究分析,月球上至少有100万吨氦-3,足够供全地球发电一万年。中国的这一成就,为将来开采月球的氦-3迈出了宝贵的第一步。
2020年,我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7167万千瓦,创下历史新高;风电发电量46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5%,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2.81亿千瓦,规模居世界首位。光伏482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规模创下近3年来新高,同比增长约60%。2020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接近1.2亿千瓦,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62.8%,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
2021年,珠海港集团新能源板块将通过投资并购、自主开发及战略合作等方式致力于风能、光伏、储能、氢能等新能源制造产业及应用项目的投资开发及运营,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储能、氢能项目的实际落地与成熟运营,同时以项目的设计、开发、EPC与综合运维能力为产业链赋能。
按照尼古拉·卡尔达舍夫的外星文明分类,目前地球上的人类,只利用了地球上很少的一部分能源,开始探索月球上的能源,只处在第一级,但是,探索、利用天之能已经在路上。仰望苍穹,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利用天之能,任重道远,前景灿烂!
相关文件
青岛天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编号:鲁ICP备1001030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青岛
青岛天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